2025年4月3日下午,我校在报告厅举办以“数智化转型——AI赋能智慧课程建设”为主题的校本培训活动,45周岁以下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参与培训。活动由杨益粉副校长主持,特邀南通职业大学樊登柱教授与智慧树网金课咨询师武贝担任主讲,聚焦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智慧化升级路径。
聚焦课程建设:从资源库到智慧课的进阶之路
首场讲座中,南通职业大学樊登柱教授以《从"资源库课""在线精品课"到"智慧课":建设、应用与申报》为题,系统梳理职业教育课程数字化转型脉络。他介绍,当前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已达203个,基本实现职教专业全覆盖,其核心定位为“能学、辅教、促改”,涵盖课程资源、数字教材及特色培训项目。樊教授强调,资源库建设需兼顾内容完整性与架构系统性,更需注重资源更新迭代与质量把控。
针对在线精品课建设,他结合近年立项数据解析申报要点,提出“选题精准、团队协作、结构创新”三大关键。在智慧课程专题环节,樊教授直击在线课程普遍存在的“个性化学习体验差”“深度学习支持不足”“数据驱动教学不利”三大问题,提出构建“能力图谱+AI赋能+课程融通”的破局方案:能力图谱确保课程与职业标准深度对接,AI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与精准评价,课程融通则打破学科壁垒,构建跨专业能力培养体系。其“课程建设永远在路上!”的结语引发全场共鸣。
数智化实践:AI场景赋能教学全流程革新
第二场讲座由智慧树网金课咨询师武贝主讲《数智化转型-新形态课程建设》。他从智慧课程的内涵出发,指出其本质是“以学习者为中心”,通过数据驱动实现教学流程再造。通过解析教育部智慧课程建设标准,他提出“内容模块化、资源颗粒化、评价过程化”的建设框架,并现场演示AI技术在课程设计中的多重创新应用场景。
借助智慧树平台,武贝展示了AI如何贯穿教学全场景:备课阶段智能生成学情分析报告,课堂环节通过实时监测学习状态,课后实现作业智能批改与个性学习路径推荐。特别展示的“AI虚拟助教”功能,可实时解答学生疑问并生成课堂知识图谱,引发教师热烈讨论。技术不是替代教师,而是解放教师创造力。
以智提质:构建校本课程建设新生态
活动尾声,杨益粉副校长总结指出,此次培训是学校推进“数智强师”工程的重要举措。他强调,教师需主动拥抱AI技术,在保持职教课程本质的基础上,将“能力图谱构建”“AI工具应用”“跨学科融通”融入课程建设,打造“有用、有趣、有效”的智慧课堂。学校将积极搭建课程建设共享平台,助力教师实现“建好一门课,受益一辈子”的专业追求。
本次培训通过理论剖析与案例演示,为教师勾勒出智慧课程建设的清晰图景。参训教师纷纷表示,将把AI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实践,在课程建设的数字化转型中实现自我突破,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智慧力量。(供稿:质量办)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且听风吟 静待花开 ——我校“青蓝工程2.0”活动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