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焦教科研能力提升 赋能教师专业成长
——我校举办教科研专题培训
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内涵建设,提升教师教科研素养,2025年3月21日下午,我校特邀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研究所王新国博士,在行政楼308会议室开展《职业教育教改课题选题、申报与立项——兼谈教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》专题培训。全体中层干部、近三年新入职教师参会,活动由杨益粉副校长主持。
以研促教:破解教师专业发展密码
“教师为什么要搞教科研?”王博士以发人深省的问题开启讲座。通过对比普通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轨迹,他系统阐释了教师专业发展的“四阶模型”:新教师阶段侧重教学规范,成长型教师关注教学创新,成熟型教师注重教育反思,专家型教师则通过科研形成教育主张。这一阶梯式发展路径,揭示了教科研在教师成长中的关键作用。
构建能力模型:打造教科研“鼎立之足”
针对教师职业能力提升,王博士创新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能力模型:“一颗心三条腿”。“一颗心”即持续精进的学习力,要求教师保持终身学习态度;“三条腿”则指教学能力、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协同发展。他强调,教科研不是孤立存在,而是扎根于教学实践,通过“发现问题—研究问题—解决问题”的闭环,真正实现研教相长。
课题申报实战:从选题到立项的全流程解析
在课题研究实务环节,王博士结合省职教课题管理经验,提炼出“兴趣+理论+问题意识”的科研三要素。针对教师普遍关注的选题难题,他建议从国家职教政策导向、学校特色专业建设、课堂教学痛点三个维度切入,通过“切口小、价值大、可操作”的选题策略提升立项成功率。现场更以“岗课赛证融通”“课程思政实施路径”“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”等热点为例,示范如何将教学实践转化为研究课题。
杨益粉副校长在总结中指出,本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,为教师突破职业瓶颈提供了方法论指导。学校将持续推进教科研“青蓝工程”,通过课题孵化、导师结对等举措,构建教学—科研—成长良性生态,助力更多教师从“新手”向“经验型”“学者型”转变。
讲座结束后,参会教师纷纷表示深受启发。“王博士把抽象的科研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成长路径,让我们新教师找到了专业发展的方向。”参会青年教师冯老师如是说。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,这场培训恰似一场及时雨,为教师专业成长注入了强劲动能。(供稿:质量办)
- 上一篇:且听风吟 静待花开 ——我校“青蓝工程2.0”活动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
- 下一篇:没有了